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
国家文物局供图
在沉船遗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5月20日摄)。
(资料图片)
国家文物局供图
5月21日,完成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
核心阅读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海考古重大进展:我国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了首个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5月20日,湛蓝的南海海面翻涌起雪白的浪花,当红白相间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露出水面的一刻,守候在母船上的人们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21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在海南三亚举行的深海考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的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由此,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
初步判断两处沉船属明代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发展方向。2018年1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设立了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当年4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首次实施了深海考古调查。
2022年10月,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闫亚林介绍,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超3米,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另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
“我们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这一测绘基点将成为今后开展水下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闫亚林说。
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
通过本次考古调查专题片,记者看到大量瓷器、木材等文物整齐排列,静置海底。其中大部分瓷器的色泽、花纹仍清晰可见。那么,本次深海考古工作有哪些主要亮点和突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介绍,这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考古调查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考古发现,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唐炜说。
据介绍,我国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主要在沿海和岛礁周边开展。这次调查是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唐五代以来南海海上航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两处沉船中,一处船货以外销的瓷器为主,一处船货以从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唐炜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同时,已提取出水的部分文物已移交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进行保护修复。
闫亚林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
科技助力水下考古,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实施后续调查
此次考古发现,深水技术与装备研发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专项支持下,于2022年12月23日第500潜次分别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表示,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所需的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在平台装备方面,已具备谱系化、多功能的装备集群,实现了低成本、高频次、常态化和业务化运维能力;在高精度的潜载探测设备方面,国产声学载荷也已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本次考古首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在探索水下考古发掘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唐炜举例说,在深海沉船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使用长基线定位技术进行位置标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资料记录的精度与准确性。此外,新型柔性机械手、潜载吹沙装置等多项专用技术装备的使用,将对水下考古技术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接下来针对两处沉船的深海考古,我们将利用‘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和‘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以及‘狮子鱼一号’ROV(水下机器人)等载人无人平台装备,在沉船区开展多种探测、取样和文物提取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学部副主任陈传绪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宋建忠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一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其中第一阶段将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实施。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会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等,以一号、二号沉船为重点,在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常态化开展深海考古调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开展深海考古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用装备研发,加快建设深海考古人才队伍,切实加强两处沉船遗址的保护管理,确保遗址和文物安全。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2日 13 版)
关键词:
“勇士”潜千米 深海探遗珍_天天即时看
新资讯:学历贬值的年轻人,后悔考研了吗?
世界报道:“力神”在伊拉克签约再现大手笔
《火炬之光无限》指挥官莫托号令征召技能搭配
5月22日长江钢铁螺纹钢下调
拉萨经开区税务局落实2022年度汇算清缴工作-今日关注
电场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这一新疗法有望在多项肿瘤治疗中展现潜力
世界观天下!登珠峰遇难者队友:看他倒下很难过!自己两次遗憾下撤
协鑫“嫦娥5号”2MWh锂电储能项目投运|全球滚动
梨树:改善水环境扮靓水生态
描写雪的语句和作者_尘与雪表达了什么简介介绍
任卫军:扎根边疆的电力设计人_观热点
每日热闻!广州工商红盾网官网登录_广州工商红盾网官网
卢卡库自4月初以来联赛已打进6球,意甲同期并列最多
津媒:贝里奇鼻中隔和鼻骨两侧骨折,无缘24日与梅州客家的比赛_焦点消息
视焦点讯!英伟达 RTX 4060 Ti 采用128bit显存
泰晤士:阿森纳下赛季欧冠第三档,最坏情况碰拜仁皇马或巴萨尤文
世界热门:火山活动致墨西哥两座机场暂时关闭
黄渤倪妮新片拍摄现场发生事故,升降台倒塌 8 人受伤 今亮点
不踩雷!广州周边游系列:肇庆两天一夜周末游行程大公开!_环球要闻
世界看热讯:大众汽车指示灯图解大全大图_大众汽车指示灯图解大全
skr怎么读语音(skr怎么读) 前沿资讯
上海航运交易所:本周沿海散货综合指数小幅下行 终端需求改善缓慢-全球快看点
天天热点!iphone手机微信下载的文件在哪个文件夹 iphone微信下载的文件保存在哪里
郭晶晶现身意大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被偶遇,近照被指神似刘玉玲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关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介绍) 天天快消息
非主流签名简短_非主流签名简介介绍
雨花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 全球讯息
中建智地在京首推高端国贤府 精美示范区开放在即演绎当代国贤生活
项目路演的内容最好用什么来展示_项目路演是什么意思-世界速读